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數量不斷攀升的背景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外科的于洋主任,作為心外科領域的探索者和實踐者,以其醫工交叉的創新實踐,引領著心外科領域的技術革新。GHIC通過深入訪談,走進于洋主任及其團隊在心血管健康領域的創新探索與未來愿景。
在醫療科技領域不斷革新的當下,曦健科技以其獨特的醫工結合模式,致力于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的深度融合。張鵬飛,一位充滿夢想和活力的年輕科技創業者,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熱情實干”的含義。GHIC將帶您走進在張鵬飛,走進曦健科技,探索其在生物力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和未來愿景。
2025年7月,便攜式MRI制造商Hyperfine正式宣布其下一代Swoop?便攜式磁共振成像(MRI)系統在獲得FDA批準后實現首批商業部署,標志著這家初創企業在床旁成像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新系統結合了創新的硬件設計與第十代Optive AI?圖像處理軟件,推動便攜式MRI從“能掃”向“掃得清”“用得起”“推得動”的臨床階段轉型。
2025年7月21日,波士頓科學公司(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NYSE: BSX)宣布,其左心耳閉合(LAAC)設備——Watchman FLX與Watchman FLX Pro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擴展批準。此次批準新增適應癥為非瓣膜性心房顫動(NVAF)患者在導管消融術后的治療,并更新了術后藥物方案,允許采用更靈活的抗血栓管理策略。
近日,全球領先的肌肉骨骼解決方案公司Globus Medical, Inc.(紐交所代碼:GMED)宣布推出下一代振蕩系統DuraPro?,該系統擴展了公司Excelsius?導航平臺的能力,成為其Power?Portfolio技術矩陣中的最新成員。公司意在憑借該產品革新價值5.5億美元的高速鉆市場,并通過更高的安全性與手術效率提升臨床治療水平。
7月26日,由中國工程院、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指導,國家產業基礎專家委員會編制的《產業基礎創新發展目錄(2021年版)》(以下簡稱《目錄》),在浙江省寧波市“2022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上發布。
繼首期見證腦機接口重塑運動功能,助癱瘓者重拾生命尊嚴后,《跨界醫聊》第二期聚焦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情感與情緒疆界。本期特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高小榕教授與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精神科主任劉破資教授兩位大咖,深入解析非侵入腦機接口的“神經美學革命”,以及如何利用新技術讓腦電波成為精神健康的“解碼器”與文化傳承的“新載體”。
2025年6月,由全球健康產業創新中心(GHIC)與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聯合發起的首檔關于探討“未來醫療”的對話欄目《跨界醫聊》正式啟動錄制。欄目聚焦“技術創新賦能臨床未來”,充分搭建醫療界與科技、產業、資本界的對話橋梁。未來擬依托跨界醫聊傳播計劃,塑造醫療創新領域的權威話語平臺。
近日,北京曦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曦健科技”)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本草資本領投,某知名產業基金與明恒投資跟投,資金將用于包括嚴肅醫療、健康消費等多場景產品的研發、銷售和團隊建設。舟渡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財務顧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首次將“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納入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綱領文件。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加快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和行業共性技術平臺建設”的戰略部署,標志著概念驗證已從技術攻關層面上升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支撐環節。
動脈網第一時間獲悉,近日,全球健康產業創新中心優秀企業華衛恒源(北京)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衛恒源”)完成數千萬A1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元和資本、水木清華校友種子基金投資。所募資金將用于推進輔助生殖管線拿證報證及生產基地建設、加速類風濕關節炎細胞注射液進入IIT臨床試驗及IND,同時推進糖尿病管線產品開發。